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七月间,正是马鞭花开得热闹的时候。
和老友走在路上,遇上一片开得正璀璨的马鞭花。
大簇大簇随风摇曳的紫色小花,星星点点连成紫色浪漫花海,美得令人惊艳。
朋友在一旁陶醉,“这片薰衣草好美呀。”
“这不是薰衣草啦,是马鞭草。”
老友白了一眼,打趣到,“你真是没有半点浪漫细胞,把它当成薰衣草多好?”
哎呀,真拿犯脸盲症的老友没办法!
但列位看官们,赏花看景不加区分也罢了,但在喝茶时可不要脸盲认错茶哟。
这不,前些天在外面参加一场茶会,其中有喝一款春寿眉饼。
在开始泡茶前,茶会主人将茶饼拿给茶桌上的众人观赏。
身旁一位男士,看了一眼后脱口就问,“这饼秋寿眉是不是去年的?”
后来,当知道这饼茶是春寿眉时,不免尴尬一笑,“喝过不少寿眉饼,还以为都是秋寿眉压的。”
白茶寿眉饼,就一定是秋茶压的?这可真不一定!
这不,单从外观上看,春寿眉饼和秋寿眉饼就有着种种不同。
《2》
颜色不同:春寿眉偏绿,秋寿眉是五彩色!
那天在茶会上喝到的春寿眉饼,用的是今年新茶刚刚压好的饼。
这饼2019的春寿眉,在刚剥开饼纸的刹那,一抹鲜嫩的绿色由此跳脱。
单从外观颜色上,这饼春寿眉就和秋寿眉完全不相同。
长夏漫漫,秋凉尚早,今年的秋白茶还没有采,更别提压饼了。
故而,今儿在对比两种寿眉饼的不同时,选的是2019春寿眉饼和2018白露寿眉饼进行阐述。
按白茶的年份划分,这两款茶储存时间尚未满一年,都属于新茶的阶段。
在拿到这两块饼进行对比时,最先能吸引眼球的是,这两饼茶在颜色上的不同。
放眼望去,春寿眉饼色彩青春洋溢,像春水初涨、禾苗青青的春天颜色。
绿,是春寿眉饼的主基调。
或深绿、或浅绿、或黄绿、或嫩绿,多般的绿色调,掺杂在了一处。
白茶叶片的颜色呈现和叶片内部的色素物质有直接关系,叶绿素含量多,叶片整体就更绿一些;叶黄素含量多,茶叶就更偏向黄绿色调。
春深似海时节采摘下来的春寿眉,在气温偏低,日光尚未猛烈,生长环境相对温和的情况下,叶片当中的叶绿素含量保留更多,在颜色上自然呈现出绿色调为主。
鲜活嫩绿的春寿眉,在经过压饼后,叶片内部的叶绿素会流失少许。
相比散茶状态来说,春寿眉饼整体的颜色要更偏黄绿,但绿色为主的基调并未发生改变。
而秋寿眉的主色调,与之完全不相同,秋寿眉颜色上是典型的金秋色,层林尽染,叠翠流金。
这是因为,到了采摘秋寿眉时,已经过了立秋,茶树经过一个夏天的休养生息后,到了秋天,秋老虎的余威不减,气温还没彻底凉下来。
如此一来,茶树叶片内部的色素物质,叶绿素含量不及春寿眉丰富,叶黄素、叶褐素、类胡萝卜素含量偏多,呈现出来的颜色,自然更偏向五彩色。
大片的深绿、墨绿、黄褐、深褐、古铜色斑驳交错,像军人的迷彩衣。
可见,在春寿眉饼和秋寿眉饼的对比上,外观颜色就有着显然不同!
《3》
叶片不同:叶片大小与薄厚的差别!
寿眉,是白茶中最为高产的一款茶。
春寿眉与秋寿眉在双剑合璧下,占据了白茶总体产量的半壁江山。
寿眉,采摘茶树嫰梢的一芽三、四叶,在喝白茶的过程中给人留下梗叶粗大的直观印象。
但,多加细细分辨,就会发现春寿眉和秋寿眉在叶片形态上,有着种种不同处。
就拿叶片的大小来说,春寿眉相比于白牡丹,叶片要更舒展,更宽大,要大上一个型号。
然,一山还有一山高,春寿眉在和秋寿眉对比起来,则要显得娇小许多。
按衣服的尺码形容,春寿眉的叶片型号若是L号,那秋寿眉叶片就是XXXL号,整体要大上不少。
在散茶状态下,分别取一捧干茶。
梗叶虬髯,模样粗犷的秋寿眉,在同等重量下,体积要比春寿眉要更为蓬松些。
但在经过分别压饼后,寿眉茶的模样要规整不少,在同样350克重,七两饼重的情况下,该如何分辨它们的不同呢?
很简单,看茶饼正面的叶片大小。
春寿眉的叶片要更绿更小,秋寿眉的叶片要更五彩更宽大。
除了看叶片大与小外,还可以看叶片的薄厚程度。
相对来说,春寿眉的叶片更嫩,更鲜活,更娇俏。
而秋寿眉由于生长期长,叶片不仅变得更大,同时叶片形态发育更成熟。
为了抵挡秋老虎的灼晒,秋寿眉叶片角质层发育更成熟,表面光亮的蜡质层要更厚。
蜡质层的薄厚不同,可是春秋寿眉叶片区别过程中不可忽略的细节!
《4》
白毫不同:白毫分布量和密集度不同!
白毫,是常常分布在白茶细嫩芽叶上的纤纤茸毛。
基于白茶简朴的制茶工艺,在不揉捻和不杀青的情况下,白茶嫩芽细叶中的大量白毫茸毛,得以保留。
喝白茶,一般而言,越是细嫩的芽叶,白毫分布数量越多。
像白毫银针,胖嘟嘟的芽头上,丝毫不留缝隙,布满了层层白毫。
而和白毫银针同一个季节登场的春寿眉,在其秀长的芽头和浅嫩的叶背上,都绒绒的分布着白毫。
看似不起眼的白毫茸毛,为春寿眉增添了不少迷人风味。
一抹爽朗的毫香,如同干燥的芦苇、狗尾巴草被晒干的气味,幽幽沉沉。
富含茶氨酸的白毫,还为春寿眉的茶汤增添了更多的清甜滋味。
而秋寿眉与之不同,梗叶粗粗大大的秋寿眉,芽头小,叶片大,白毫少。
在秋寿眉彻底舒展、彻底长开的叶片上,只能在叶背上,有零星的一两处白毫分布。
故而,论毫香,秋寿眉没有春寿眉明显。
论茶汤,秋寿眉不及春寿眉清甜,而是多了一分熟美风情。
春寿眉当中,芽头底绿而毫白,叶背则像绿草地上洒上一片洁白细沙,白绿相间。
而秋寿眉的白毫,疏疏落落,难以将其五彩色基调掩盖。
将春寿眉和秋寿眉分别压成茶饼后,在饼身正面,可以仔细观察芽头的饱满程度,白毫的分布多寡进行分辨!
《5》
茶梗不同:秋寿眉茶梗更粗!
按照白茶寿眉的采摘标准,无论春寿眉也好,秋寿眉也罢,它们都是带梗的。
带着梗的寿眉,其貌不扬,貌不惊人。
不少茶友在最开始和白茶打交道时,看到带着粗长茶梗的寿眉时,心里常会困惑不已:
“这哪是什么茶呀,跟树叶片一样!”
其实,若是这样想,那未免太冤枉了寿眉茶。
对白茶寿眉而言,茶梗的用处,可谓好处多多。
茶梗作为连接茶树茎与叶的动脉,内部积蓄着不少的养分物质,可溶性糖和果胶物含量丰富。
相当于养分小宝库的茶梗,能让白茶的茶汤,更为淳滑,更为稠厚。
对于压饼过后的寿眉茶来说,茶梗同样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。
养分积累丰富的茶梗,可以为寿眉饼的茶汤增添更为醇厚的质感。
与之同时,有了茶梗的存在,白茶寿眉饼整体呈现出更松紧得宜的状态。
茶梗能让白茶饼内部保留下些许缝隙,不至于过分紧实,更有利茶饼的后期转化。
喝白茶寿眉饼,在撬饼时,这些茶梗还能充当很好的指引作用,从茶饼侧面有茶梗分布处,更好作为撬茶刺入点。
这时因为,有茶梗分布的地方,周围会留下不少缝隙。
如此一来,牵一发动全身,自然可以游刃有余的将整块茶饼轻松撬解!
在春寿眉饼和秋寿眉饼的外观区分上,一眼便可知,秋寿眉的茶梗要更粗更长更明显。
而春寿眉的茶梗则要更细更嫩,如扶风的弱柳,枝条纤细。
拿起两块寿眉饼进行对比,在茶梗的粗与细之间,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春寿眉和秋寿眉的不同!
《6》
在正式的喝茶场合里,对白茶饼犯了脸盲症,容易闹出笑话。
虽然同为寿眉,但春寿眉饼和秋寿眉饼大有不同。
轻轻拆解白棉纸,面对一块嫩绿偏黄的春寿眉饼,将其误会成秋寿眉,实在尴尬。
论颜色,论叶片大小、论茶梗粗细,它们哪有半点相似?
那天的茶会上,那位错认春寿眉的男士,在喝过几杯春寿眉的茶汤后,感慨了一番。
“白茶越喝,学问越多,看来真是多喝茶,才能多学习哇。”
错解分歧拂耳过,心开下日笑还来。
欢迎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版权声明: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,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。